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民生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我国综合管廊建设总长度数将超3万公里,投资规模将超过1.8万亿。中建智能作为中国建筑旗下首家“智慧运营”企业,自成立初期便持续深耕管廊智慧化建设与运营,以创新、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为综合管廊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每公里综合管廊的建设成本在0.5-1.7亿元。管线入廊后,按照目前的GB51354-2019《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以及部分城市PPP项目的考核要求进行运维,年运维费用在40-120万/公里,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建设得起、运维不起”的情况。
中建智能基于“智慧线”技术研发的安防通信一体化系统,具备入侵报警、精准定位及轨迹跟踪等功能,可根据巡检人员的廊内巡检路线、巡检内容,智能预判并开启相应风机与照明,最大程度节约管廊用电,单次巡检可节约电量78%以上。
同时,为解决管廊巡检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高、人工成本高、质量保证难等问题,中建智能创新提出了“物联网+AI”技术的综合管廊运维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智慧线提供的“电话短信、精确定位、宽带传输、入侵探测”等功能,将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改为机器人日常巡检为主,人工专项巡检为辅的工作模式。在提高廊内工作的安全性、重复性、精确性的同时,大幅降低人员入廊作业的频次,进而实现大幅降本增效。
我们在某沿海城市PPP模式建设的总长度为12.7公里的小型综合管廊项目中,对“物联网+AI”技术的综合管廊运维方案与传统管廊监控报警方案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成本和后期的运维投入,十年运营期内,“物联网+AI”方案可为管廊运营单位节支包括电费、人工、管理在内的各类费用约900万元。
对于成网成片的综合管廊运维,该方案还可通过“分区运维、集中调度”的方式,大幅度摊低建设成本、大规模减少运维支出,创造更大的集约效益。
中建智能赋管廊运维以智慧,助力综合管廊绿色、创新发展。